大家在听歌听音乐时,有时会发觉某首曲子中的某一段,与貌似八杆子打不着的另一首曲子,居然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其旋律、韵味都那么的相似,仿佛出自同一个作者,但一查作者其实根本没关系,是不同的人,甚至来自不同国家。
那问题就来了:这段音乐旋律到底是借用?抄袭?还是纯属巧合呢?或是说不太清楚,甚至全都有可能或者是多种原因的混合?
回答这个问题那是相关专业人士要干的活,俺们音乐爱好者虽然操不着那心思,但不妨找这些例子来玩味一下。下面举三个实锤例子,大家听听是不是那么回事。
1. 民乐《彝族舞曲》 VS. 流行歌《九百九十九朵玫瑰》
琵琶独奏《彝族舞曲》(作曲:王惠然)创作于1960年,这是俺70、80年代在广播电台里就听过很多遍的曲子,算是很熟悉也喜欢的琵琶曲之一。不过,这种老曲子,对不咋听民乐的年轻人有可能不熟甚至都没听说过。
流行歌《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作曲:邰正宵)1993年11月发行,这是很多人熟悉,曾经很火甚至现在K歌仍热度不减,也是台湾歌手邰正宵的代表作。
下面分别掐出它们的各自主旋律片段,听听相似度到底有多大:
《彝族舞曲》:
《九百九十九朵玫瑰》:
《彝族舞曲》演奏者是中国古典音乐爱好者都知道的琵琶大师刘德海,曾经听过不少他弹的曲子。邰正宵的“999朵玫瑰”的高潮部分旋律高度相似,虽然后面做了转调和节拍处理,还是能听出明显的味道。据说,有年轻人第一次听《彝族舞曲》时,居然说是抄袭了“999朵玫瑰”,呵呵,小青年因为不知曲子由来的先后历史,谁抄谁就成了胡扯......
2. 管弦乐《瑶族舞曲》 VS. 电影插曲“When You Believe”
《瑶族舞曲》(作曲:刘铁山,茅沅)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的管弦乐,也是俺很早就听过和熟悉的曲子,但听得更多的是其改编的钢琴独奏版本,尤其喜欢其前两部分的行板和中板,意境柔美轻缓,让人能感受到那翩翩舞姿,又恍若置身于云卷云舒的山乡林野...
“When You Believe”是动画片《埃及王子》(The Prince of Egypt)的主题插曲,梦工厂1998年出品。很喜欢此歌,静听时能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悲壮感...
听听以上两曲主旋律相似度有多大:
管弦乐《瑶族舞曲》:
钢琴独奏《瑶族舞曲》:
电影插曲 “When You Believe” 的开头部分:
这电影插曲旋律显然与《瑶族舞曲》有较高的相似度,而且都是开头那一段,若说不是抄的话也太难说服人了吧?不过,歌实在是好听耐听......
3. 战争片“上甘岭”背景音乐片段 VS. 古装戏曲片“三笑”插曲片段
电影“上甘岭”长影厂1956出品,在开始不久的阵地增援换防片段中,采用了江南小调作为背景音乐。
港片“三笑”是香港长城影业1964年出品的,有很多段插曲,基本上全是采用的江南小调和地方戏曲曲调。当年看过电影的人都有印象,且易学易唱,传唱率也不低......
两片所借用的是同一个曲调,但一部是残酷战争片,一部是文雅戏曲片,听听是不是挺有意思:
电影“上甘岭”片段(不听人物对白,只听背景音乐):
电影“三笑”插曲片段:
歌词:“尊一声二奶奶,听我表一表,华安本是块好材料,从小宝护金,长大金护宝,屈膝为奴这是第一遭,我的好二奶奶啊,你好心成全有好报...”
听了以上三个例子的片段比较后,你有何感想?都是好歌好曲啊,如果按照音乐作品版权的保护期限50年规定,若发生维权较真,结果就不好说了......
音乐领域貌似比科技领域稍微大度,在音乐创作中,多多少少的借用/改编情况挺多的。而那些从久远年代流传下来的旋律,因为超出了版权保护范围,被借用甚至整曲“挪用”的情况就更多了,包括一些人们曾经耳熟能详的歌/曲,若深究其由来,会发现不少有趣的东东,不过,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
以上所涉曲子(音视频)完整版参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