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我与歌剧的缘分: 从此79年新春音乐会到八六年帕瓦洛蒂访华演出, 一切都是偶然, 但也许一切也是必然.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第一次听歌剧唱断: 78年底偶然打开电视机, 中央台正在实况转播一个迎新春音乐会, 五,六十年代中国著名的女高音张权第一次复出, 和李光熙重唱茶花女中的<饮酒歌>, 当乐队奏出圆舞曲的引子时, 她的眼里已充满了泪花, 二十年的右派生活终于成为过去, 歌声中对突来的幸福的欣喜及不敢相信表现的淋漓尽致.

第一次听歌剧唱片: 79-80间, 一天到外文书店去买书, 偶然看到张权的独唱专缉唱片, 买回去在流声机上一口气听完, 有茶花女中薇欧利荅的咏叹调, 有蝴蝶夫人中乔乔桑的咏叹调, 还有徳沃夏克的<妈妈教我的歌>, 梅花三弄,... 从那以后知道艺术歌曲竟是如此好听.

第一次听完整的歌剧: 86年到北京办签证, 下火车以后从报子上看到帕瓦洛蒂当晚在北展剧场演波西米亚人, 立既赶到北展买了张飞票. 可惜的是, 由于买飞票耽误了时间, 进去以后<冰凉的小手>已唱了一半. 幸好两天以后在人民大会堂(还是买的飞票)听了他的独唱音乐会, 最后一首歌是<请别忘记我>,
好相是告诉我去北美以后别忘了中国, 别忘了那天晚上的歌声.

第一次听<游吟诗人>: 80年代在苏州旅游, 因为人太多而大煞风憬, 感到非常的烦恼和无趣. 郁闷中走进一家书店, 突然听到一首激昂的男高音咏叹调<柴堆上炉火熊熊>, 不竟为之一振, 一切烦恼都抛到脑后了.

第一次听Cecilia Bartoli (当今舞台上最有可能进入歌剧明人堂的)现场唱歌: 中午在一家餐馆吃饭, 听到受音机里说她当晚要在ROY THOMPSON HALL 给独唱音乐会, 本想可能买不到票了, 但还是心不死, 给TICKET MASTER 打电话, 果然常规票已卖完, 但主办者在舞台上加了四排, 我竟买到了其中的一张.

第一次现场看瓦格纳的<指环: 女武神>: 有了一张多余的票, 苦于找不到同样的歌剧迷同去, 在网上贴了个广高, 结果因此而结识了一位精通古典音乐的高人.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乐韵书香 / 我与歌剧的缘分: 从此79年新春音乐会到八六年帕瓦洛蒂访华演出, 一切都是偶然, 但也许一切也是必然.
    • 8 错8错, 抢个沙发坐坐, :))
    • 因为你本身有音乐细胞,所以当音乐临到你的时候,就引起了共鸣。事实上,绝大多数人不会被歌剧引起共鸣 :))
      •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不会被歌剧引起共鸣", 不表明"音乐细胞"的存在与否, 因为音乐细胞是音乐感受力的代名词, 我想应该是表明具有不同的音乐艺术感受力, :))
        • 嗯,在下认为荷花JJ指的正是音乐感受力的8同,有的人强,有的人弱。。。无笛矮人的感受力强到可以一下子被音乐击中心灵深处!这大多数人做8到也~~
          • 音乐感受力本应是一种原始的东西:拉牵的船工会被川江号子所激励,士兵们会被进行曲推着往前冲, 鬼子们会被<何日君再来>而吹的软绵绵的..... 但它也是文化,生活背景的一种反应. 我之所以会被西洋歌剧打动, 是因为受资产阶级精神污染的毒和无产阶级革命大无畏精神的毒都太深了.
            喜欢<海涅诗集>, 所以喜欢舒伯特. 喜欢革命者抛头颅撒热血的气泊, 所以喜欢贝多芬. 而歌剧正好把这些不同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了.
    • 好好好, 不过,“李光熙”应该是“李光曦”:))
      • 谢谢更正!
    • 今天合唱排练唱新谱, "CORO DI SCHIAVI EBREI", 好象是Verdi 写的, 太太太好听了!
      • 是的, 威尔第成名作Nabuco中的希伯莱人合唱. 当时意大利被奥地利所占领, 这收歌反映了意大利人对独立和自由的渴望. 在Nabuco首演时, 全体观众一起唱起了CORO DI SCHIAVI EBREI. 从那以后该歌成了意大利人反抗的象征.
        • 据说"CORO DI SCHIAVI EBREI"还是italy的第二国歌呢
    • “78年底”能“偶然打开电视机”的人不多吧。“歌声中对突来的幸福的欣喜及不敢相信表现的淋漓尽致”,恐怕20岁左右才能有这么深度的思维吧!?78,79,80,。。。04;20,21,22,。。。46,唉,听歌剧的,都是年纪偏高的。
      • 呵呵, 可能老夫当年稍有些早熟吧.
      • 78年底12寸黑白已经蛮普及的了。
        • 那是你家, 俺那疙瘩还没
        • 年纪太小, 记不住事 ;-)
      • “歌声中对突来的幸福的欣喜及不敢相信表现的淋漓尽致”,这应该是作者对以前美好回忆的提炼: 当时的感受只是突如其来和刻骨铭心的艺术冲击, 现在的回忆是含着对生活和对艺术的无限感激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 我有幸出生、成长在“音乐之岛”,自小接触音乐,参加各类演出和比赛,音乐于我早已融入血液之中,倒是没有过突然的感动和惊喜,算来是个损失,,,:))
          • 向来自鼓浪屿的朋友致敬, 我很羡慕厦门的音乐环境, 记得在两年前在那里的钢琴博物馆参观,真是流连忘返,买了十个"水晶"小钢琴送人,
          • 可能是我要求女儿弹琴的时间太多了, 也可能是我在车上放古典音乐的时间太频繁了, 她现在听到古典音乐大部分时间没有特别的感觉, 反到是听流行音乐时更容易激动.
            • 车子上我是很少放古典的, 通常是Ashlee Simpson,还有BeeGee什么的,
              • Ashlee Simpson? 前不久刚给我女儿买过一盘她的. 我自己还没有听过.
          • 我从小扛56式步枪, 在枪声中长大. 到了上大学才后悔小时侯没有学音乐.
            • "我从小扛56式步枪 ", 我差点看成"六五式"的冲锋枪了, 所以我还以为你是从索马里回来的~~:))
              • 没有去过水深火热的亚非拉, 但却帮共产党向亚非拉的革命兄弟姐妹们宣传全民皆兵.
        • 美好的艺术瞬间往往可以给人带来无穷的回味. 每当我听萧邦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时, 总会有一个镜头在脑海里出现: "我正在长江里游泳, 嘴里哼鸣着协奏曲开始的一段3123......" 但那却是不可能发生的.
          我上大学以后就再也没在长江游泳了, 而该协奏曲是我大四或研究生时才第一次听到的, 所以根本不可能在长江里哼萧邦, 只会哼哼升么红卫兵的歌.
          • 你可以想起Smetana的Ma Vlast( 我的祖国)中的第二曲 Vltava
        • 知我者, N. J. Z. Y. 也. :)
          • 嗯,我是中间人。
            • 你的意思是不是说你赢了50元也有我一份啊~~~:))
              • 你们严肃点好不好, ~~:):):), 嗯嗯, 这可是讨论歌剧的神圣殿堂, 怎么变赌场了? (不过, 他/她们俩个都赌, 我可以赢$100也.)
              • 没问题,但这次你做中间人,跟他套出来,告诉我,我就逮他,然后咱俩分,或者让他请看歌剧什么的,最好是你演的那场。
                • 同意~~
    • 写的很诚恳, 请继续
      请继续,写的很诚恳
    • 我也是歌剧的发烧友,你提到的剧目和选段我都很喜欢。希望有机会和你一起欣赏歌剧或能经常读到你的文章。
      • 目的就是抛砖引玉, 希望喜欢歌剧的新朋老友都在这发表一些感响, 评论, 随笔等.
      • 本周四在Mississauga的Living Art Center 有柴可夫斯基的歌剧Eugene Onegin, 有兴趣吗?
    • “多雷塔之歌”(la rondine-puccini)这支歌我好喜欢,两次从高音区飘荡下来,真是舒展畅快。谁知道歌词大意、剧情是什么?
      • 这是该剧女主角Magda(巴黎一个上层社会的社交花)唱的. 一位诗人写了一首管于Doretta(多雷塔)的歌曲, 但不知该如何接尾, Magda于是在这首歌里唱了她想出的结局: 一个青年穷学生给Doretta的吻使她终于感到多年一直在寻找的幸福.
        • La ROndine是意大利文, 英文的意思是叫The Swallow,中文翻译为" 燕子",这是普契尼作的三幕歌剧。
        • 基本剧情是:巴黎Magda夫人(富翁Rambaldo所养)与贵族少年Ruggero互相钟情,难舍难分。但Magda又受限于Rambaldo,不敢一意孤行,经再三迟疑,终于毅然和Ruggero分手。此剧着重描绘男女缠绵之情,其风格类似verdi的《La Traviata》
          • 对. 这部歌剧是Puccini作曲的歌剧中上演最少的, 但这首歌确实非常好听.
    • 看来要欣赏高雅艺术, 就必须出身于富裕家庭. 1978年能拥有电视机的家庭还是挺富裕的. 1986年帕瓦洛蒂在人民大会堂的演出, 100块钱一张票, 那时候在大学里, 30块钱能顶一个月的确伙食费了.